枞阳“进退留转”优化营商环境

今年以来,安徽省枞阳县市场监管局采取“进、退、留”的措施,优化营商环境,服务市场主体转型发展,做大做强。前4个月,尽管出现疫情,全县仍新增市场主体1286户,其中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25.5%。
枞阳县市场监管局以简政放权为重点,畅通市场主体准入渠道,采取接受空位、“一张网、一次办、一次办”、“7× 24小时不关门”等方式,优化企业开办流程,减少开办材料、时间和成本,促进市场主体“快成长”、“优学员”。共优化完善94项容差受理清单,企业注册、发票申领等6项审批时限压缩至0.5个工作日。共为企业免费刻制印章1235枚,节约制度成本20余万元。
为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的问题,该局采取试点企业强制注销改革、联合办理“证照销售”、停业备案、简易注销等措施。,加快低效和“僵尸”企业的退出,向市场提供更多的资源,如企业名称和住所。第一批撤销3年的102家“僵尸”企业已梳理完毕,正在按程序强制注销;简易注销企业登记公告时间压缩至20天,简易注销企业87家。
该局实施包容审慎监管,着力营造包容宽松的营商环境,优化完善市场主体100项轻微违法行为清单。市场监管部门免除市场主体处罚21次,免除金额达10万余元。推行“无扰”监管模式,全面推行“双随机一公开”监管,扩大部门间联合抽查范围,抽查比例由25%提高到50%以上;根据企业信用等级,差异化抽查比例从30%提高到70%以上。建立了企业信用诉求闭环服务模式和跨部门信用修复响应联动机制。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提醒企业及时进行信用修复91次,企业实现了“零成本”、“零延误”、“零跑路”的信用修复。
枞阳县市场监管局全力帮助市场主体转型升级、做大做强,实施“个人对企业”工程,设立14个“个人对企业”工作窗口,帮助51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。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品牌,锚定具有优势知识产权的企业,培育1家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搭建融资平台,向金融机构推荐7家商标品牌示范企业,2家企业与银行初步达成专利商标权质押融资意向。
□张洋·吴帆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