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七成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爱综艺学习树立健康的爱情观

超七成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爱综艺学习树立健康的爱情观。
从最初的不感兴趣,到在舍友们的强力“安利”下陆续看完《心动信号》、《半熟恋人》等综艺节目,成都理工大学学生石亚峰不禁感慨:“看别人谈恋爱真的很有意思。”现在,莲宗成了她话匣子的新引子,给了她和朋友聊天的另一个共同话题。
“为什么不尝试做一个校园恋人?”黄心怡今年大三,是福建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。面对电视画面剪辑课上布置的小组作业,以“拍摄综艺”为选题的黄心怡和同组的伙伴们几乎没有犹豫,很快就决定制作一部校园爱情综艺——《爱情坚定》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,这个节目在网站发布后迅速升温,最终收获了8.5万的播放量。
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的詹思琪,参与录制了近日播出的爱情综艺《一起探索爱情》。他从屏幕前的观众变成了屏幕上的嘉宾。面对网友的关注,詹思琪坦言自己的内心更加不安和紧张。在她看来,对于爱情,大学生可能还处于一个不成熟或者迷茫的阶段。人生不像看“上帝视角”的综艺:“你需要在自己寻找爱情的过程中更加谨慎。”
综艺节目是近年来进入人们视野的一种综艺节目形式。在电视台和网络平台不断推出各类综艺节目的同时,这种形式也开始渗透进校园,一些大学生开始创作校园综艺节目。与此同时,综艺节目备受关注,频频有关于一些节目形式感太重、剧本痕迹明显、因嘉宾不小心背调而翻车的批评。为了探究大学生对爱情综艺的关注和期待,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青学传媒对全国3234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。结果显示,79.89%的受访大学生喜欢看爱情片,5.89%的人非常喜欢,所以会恶补爱情片。17.34%更喜欢。他们曾经真的很喜欢一对情侣或者一个客人。56.66%一般喜欢,考虑看不看要看节目;25.35%对爱情没有感觉;5.25%的人不喜欢这类节目,认为恋爱不应该这么刻意。
当“恋爱热”在校园逐渐升温
浙江传媒大学学生邹怡宁说,她会被成立一个新颖的爱情合奏团所吸引。最近频频引起热议的综艺节目《没谈过恋爱的我们》,更是让她印象深刻。“节目邀请的嘉宾是一群从小没谈过恋爱的年轻人,而我自己也没谈过恋爱,所以想通过这场恋爱‘找回自我’。”在她看来,爱情就像一面镜子。观众在通过屏幕观看嘉宾的同时,也在寻找自己和他们之间的共同点,从而获得情感共鸣。
说到半熟恋人,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的高颖芝用“一下子就兴奋起来”来形容自己。与其他只关注年轻人的节目不同,这个平均年龄超过30人的爱情综艺节目另辟蹊径,很快抓住了高英芝的眼球:“它让我知道,一段成熟的感情,不仅仅是冲动,更是得体、理性、浪漫。”以她的客人中的王能·能和洛拉为例。“自从王能确认了对洛拉的爱,她就开始坚定自己的选择,并主动与其他女嘉宾保持距离,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洛拉,给了她强烈的安全感。”高莹深有感触。“萝拉的经历也告诉我们,无论我们之前的生活有多糟糕,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。只有我们好,我们的人生才能发光。”
“学业,学生工作...一系列事情忙起来,综艺是一种娱乐方式。”对于石亚峰来说,全面的爱能让她沉浸在节目轻松的氛围中,完全放下自己的东西,享受“吃糖”带来的快乐。当节目中的男女嘉宾来到成都街头约会,在王萍路上买面包,去一些曾经打卡过的地方,熟悉的场景都会唤起石亚峰的记忆,让她产生代入感。“有种‘梦联动’的感觉。”
“我之所以选择拍爱综,也是因为爱综是我们团队成员最熟悉的综艺类型。”黄心怡直言自己是个“旧爱粉”,看过十几本国内外的爱情书。和男朋友相恋4年,她经常和男朋友分享自己在爱情书上看到的观点,两个人一起学会了很好的沟通方法。“我认为全面的爱情可以作为比较现实的模式,从中寻求解决感情问题的方法。”
中青传媒调查显示,39.41%的受访大学生看过1-2档恋爱综艺,16.76%看过3-4档恋爱综艺,10.00%看过5档以上恋爱综艺。
武汉大学曹天一既关注视频平台推出的大型爱情书,也关注各大高校学生自发创作的校园爱情书。在她的哔哩哔哩账号上,几乎一半的“一键三通”贡献给了关于“细节糖”的视频。
为什么别人的爱情插画让人“顶”
虽然看爱情的初衷是“吃糖”,但从节目嘉宾的言行举止中,石亚峰也能学到如何处理亲密关系。《心跳的信号》第四季中,一对男女嘉宾给石亚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:男嘉宾虽然不太会表达,但早上会为女嘉宾做饭,约会时会为她准备鲜花,与其他女嘉宾保持适度的距离。在石亚峰的观念里,“行动的力量有时大于言语的力量”,这种无声的守护行为和正确的“适当的限度”也影响着她的内心。
《20岁心跳》是一档关注20岁毕业生的真人秀节目。看这个接近自己年龄的综艺节目,曹天逸直言自己经常有“想谈恋爱”的冲动。在她看来,人们爱看全面恋爱的原因各不相同: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伴侣,没时间谈恋爱,或者觉得谈恋爱很麻烦,所以在全面恋爱中寻求补偿;我无法处理现实关系中的一些问题。希望能从节目中找到参考,学习解决方案...
中国青年传媒的调查显示,50.89%的受访大学生将恋爱视为“恋爱课”,希望学习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;48.62%认为爱情剧情颇具戏剧性,看综艺节目时“吃瓜”,46.53%被素人嘉宾的高颜值吸引;39.75%的人表示爱上了浪漫的剧情,就像看偶像剧一样。对明星观察员的支持、容易感同身受(30.76%)、有趣的设定(29.56%)也是吸引受访高校观看恋情的重要原因。
在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生导师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段新星看来,通过恋爱综艺学习恋爱技巧是大学生关注恋爱综合的主要原因之一。段新星解释说,爱情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。出生于“千禧一代”的00后,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。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学业,而不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。此外,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,00后的“互联网原住民”在网络世界花费大量精力,导致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。
除了得到生活中的“糖”,感受别人爱的甜蜜,高颖之还希望通过《爱情综合》等真人秀节目,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。“我感觉寻找爱情的客人无论是素质、颜值、性格都很正。在看他们日常相处的过程中,我也能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。”
邹怡宁认为,参与综合性恋爱类节目的讨论,是年轻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。“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,到了谈恋爱的年纪,却没有勇气开始一段感情,或者说,他们不想在这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。”在她看来,很多人把对爱情的渴望寄托在一个爱人身上。“所以有这么一句话,‘我可以假,但我喜欢的情侣一定是真的。’"
除了获得情感上的共鸣,邹怡宁还希望通过恋爱学会如何平衡暧昧期的心情。她以《我们没谈过恋爱的人》中和毛的经历为例:“和他们相处的过程让我明白,在进入亲密关系时,不能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,要相信自己值得被爱。”
综艺节目能成为大学生的“情感策略”吗?
调查显示,74.59%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会如何树立健康的恋爱观,63.78%的人希望学会如何在感情中保护自己,60.59%的人希望知道如何维持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,56.38%的人好奇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。41.62%的人想学习在亲密关系中受伤后如何自愈;41.34%的人想知道如何通过全面的爱来拉近和喜欢的人的距离。
根据詹思琪的分析,大学生在看爱情书的时候,会通过嘉宾的一些行为来反思自己。“有些爱会配有观察员或心理医生,根据业余客人的一些行为进行分析和拓展,给出适用于更多人的情感建议。”但她同时提醒,爱情不能绑在一个全面的模板上,在感情中一定要擦亮眼睛。“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的前提是真诚。要多接触,多观察,从性格和事物的小细节来判断两个人在三观和生活习惯上能否相处。”
看爱情的时候容易“上纲上线”,看的过程中容易不自觉的放大“幸福感”强的部分。“但是爱情不仅仅是幸福。盲目放大快乐可能会导致降低对爱情风险的判断。”希望段新兴大学生面对类似节目要坚持三不:“不要按图行事,爱情没有同一个版本,适合自己的最重要;不要对爱情过于理想化和幻想。幻想的人不真实;不要一概而论综艺节目,不能认为综艺节目的内容就是爱情的唯一形式。”
客人的感觉被伪造了,职业被伪造了,虚假的人被创造了...石亚峰细数恋爱中的问题,这样的“定时炸弹”往往让曾经的“糖”难以下咽。面对“房子塌了”的潜在风险,石亚峰认为,综艺爱情节目要在嘉宾的选择上“把关”,保证综艺爱情节目中主角的表现和身份向观众传递积极的价值观。邹怡宁建议,未来爱情节目的拍摄周期可以更长,避免“快餐式”的爱情节目,让观众更细致地观察嘉宾之间逐渐发生的“化学反应”。
凭着对综艺的热爱,曹天逸萌生了自制校园综艺的想法。作为一名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,她和同学一起自制了一本校园爱情书《我想认识你》,于2021年12月在哔哩哔哩上线,至今已获得9.4万次播放。谈及节目制作的初衷,曹天逸介绍:“在这么美好的校园生活中,可以出去看看,看看身边的人,看看身边的世界,享受樱花树下谈恋爱带来的浪漫。”
“了解不同的爱情模式,树立正确的爱情观”是身为校园导演的黄心怡最想传达的理念。她希望通过这个节目,展现恋爱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摩擦,以及男女不同的爱情观,引导00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。
中国青年传媒的调查显示,42.14%的受访大学生支持校园爱情,认为校园爱情满足了大学生对爱情的向往;34.44%认为校园恋爱有教育意义,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;33.38%认为拍戏爱综合为校园拍戏团队提供了锻炼机会;18.94%认为形式大于意义;15.81%觉得校园团队不够成熟,无法把握尺度;0.13%认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。
"与真正的爱情相比,校园爱情的真实感很弱."段信兴形容连总是一个“恋爱导师”,可以帮助我们在一定范围内避坑。“但教官只能用来指路,走的人只能是他自己。”面对大学生和大学生恋爱缺乏真实感的问题,段鑫兴觉得真实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经过几次摸索才能获得。“科学可以学,技术可以学,但人际交往不是一种习得,而是需要练习。”
"该节目获得了2,633个赞、3,853次转发和988条弹幕."作为小组主任,黄心怡需要在课堂上做一个报告。相比于辉煌的播出成绩,黄心怡对节目的宗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:“当春风吹响的时候,我希望你能脱下盔甲,消除偏见。”希望你在心潮澎湃之前,擦亮眼睛,理性思考。就这两个字,给这个节目画上句号。"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