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文艺批评“活”起来

发布时间:2022-05-12 14:25
来源:中国消费网   阅读量:15380   

一段时间以来,文学批评不受公众欢迎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说话方式: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缺乏可读性、吸引力和感染力。文学批评中的此类问题的确值得文学批评家认真思考。如果评论者总是在小范围内拐弯抹角,旁敲侧击,用别人听不懂的话化干戈为玉帛,拒人于千里之外,显然很难与作家、读者和其他批评者平等交流。从长远来看,文学批评如何介入并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?迫切需要改变文学批评的风气。

内容要“活”。它决定了内容的形式,但形式也对内容起着积极的作用。文学批评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或文学思想。评论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批评,告诉你批评对象的可能性有多丰富,而且往往不止一种可能性。因此,批评家必须综合运用哲学、美学、社会学、历史学、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,通过对文学作品或文学思想的具体分析,挖掘和揭示审美现象“能指”和“所指”的多重意蕴。换句话说,文学批评是否“活”取决于批评家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。

形式应该是“活的”。文学批评本可以兼收并蓄,多种多样。除了各种主题性、综合性的长论文,还可以有各种文体的随笔,如杂文、评论、对话、鉴赏等等。许多古今中外的文论、诗论,不仅在当时,而且在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,并不都是出自“大论文”,而是来自各种文体。例如,中国古代的许多诗歌和小说评论,鲁迅、陈望道和朱光潜的现代文学批评等等。,都是以随笔、对话、随感的形式写的。虽然每篇文章只有几百字,但却振振有词,提出了新的观点,切中了文学的要害。读者每读一篇文章,都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。

语言应该是“活的”。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文体,有其自身的严肃性、逻辑性和抽象性。我们不能要求它具有小说和诗歌的艺术魅力,但实践表明,文学评论文章可以生动活泼,充满文采。上述中国古代文论都渗透着审美趣味和形象感。许多文章读起来像是在欣赏优美的散文、意味深长的诗歌和生动的故事。读者既能得到理论上的启迪,又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,大大缩短了评论与读者的距离。新时期的文学批评讲究社会影响力,需要一个通俗的语言符号,必须通俗易懂。

总之,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呼唤新的文学批评行动。评论者要深入广阔的文艺领域,不断提高敏锐的感受力和准确的判断力,注意把抽象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丰富的文学话题和内容,转化为个性化、专业化的学术语言。他们要永远说“大话”和“空话”,找到评论与作家艺术家的交集,努力构建接地气、有活力的文学批评体系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标签:

更多相关文章
  • 法国卢浮宫——关于蒙娜丽莎的一切

    法国卢浮宫——关于蒙娜丽

  • 甘州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

    甘州科技赋能畜牧业高质量

  • 两项生物降解新国标6月1日起实施目前市场空间缺口巨大

    两项生物降解新国标6月1

  • 孙兴慜助热刺保留争四希望,有望染指英超金靴

    孙兴慜助热刺保留争四希望

  • 沙特阿美市值超苹果成全球市值最高企业

    沙特阿美市值超苹果成全球

  • 日产:将于5月20日发布纯电微型车,约合人民币10.6万元起

    日产:将于5月20日发布

  • 从“花样两米线”里读出什么

    从“花样两米线”里读出什

  • 由普通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迈进

    由普通制造企业向高新技术